首页 > 治理要闻 万千气象看广东:强县、富民、融合、向海,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万千气象看广东:强县、富民、融合、向海,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将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视作“头号工程”,以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全省全域高质量发展,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广东省委网信办主办,南都、N视频承办的“万千气象看广东·百千万工程在行动”网络主题传播活动,11月上旬走入南粤大地,探索不同地市全力建设“百千万工程”的“万千气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今年9月,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指出,围绕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以优化完善“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集成式改革为牵引,突出强县健全动力机制,突出富民强化制度保障,突出融合促进区域协调,突出向海拓展发展空间,从体制机制上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持续释放区域协调发展活力。
自“百千万工程”全面实施以来,广东省围绕强县、富民、融合、向海展现了城乡融合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阵阵生机,阶段性成就频频可见,为全省全域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擘画崭新蓝图。
强县:健全动力机制
突出强县健全动力机制,着力提升县域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强化县域产业发展政策支持,深入推进强县扩权和扩权强县改革、镇街管理体制改革。
“百千万工程”以全省122个县(市、区)、1609个乡镇(街道)、2.65万个行政村(社区)为主体,首要统筹的是县域层面的发展规划问题。如何发挥不同县域的特色,加快提高包括产业、医疗、教育等多方在内的县域综合承载能力,打造差异化发展道路,成为了破题关键。
近年来,清远市佛冈县在广清一体化的引领下,坚持“工业强县”发展战略,持续提升广佛产业园为主的三大园区规划。广佛产业园自2019年筹建以来,以“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模式进行开发建设,打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精细化工和智能装备制造四大产业优势,目前已累计签约项目140多个,总投资超250亿,2023年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97亿元。
佛冈县水头镇。受访者供图
城镇提能、乡村振兴同样是佛冈的发展重点。佛冈县水头镇充分发挥省纪委监委牵头驻镇帮镇扶村资源优势,落实挂点县、镇责任制,从新兴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医疗教育水平等多方位切入,近年来落地医养中心、魔芋基地、圩镇改造、美丽河道和乡村振兴学校等50个重点项目,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深入推进镇街综合管理能力提升,水头镇也因此获评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
富民:强化制度保障
突出富民强化制度保障,积极引入现代化生产经营方式,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充分挖掘农业农村的多种功能和多元价值,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广东省拥有丰厚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农业环境,近年来在“百千万工程”的指引下,各地强化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推动新型农业蓬勃发展,为农民打通多条致富之路。
梅州市兴宁市北塘村作为首批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大力发展规模化、机械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基于红宝石柚果园基地的百果园面积达220多亩,预计今年村集体柚果产业收入可达60万元。梅州金绿畜禽养殖基地的引入,为合作农户提供技术培训、融资担保、市场营销等系列配套服务,现已培育2000多位农户从事肉鸽养殖行业,贫困户累计分红收益已高达784万元。
水头镇新联村的魔芋高效种植标准化示范区。
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则瞄准现代城市消费方式,建成全国首个魔芋数字化产业种植基地。清远振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黄建文说:“‘公司+村集体+合作社’的模式,带动了3000多人就业。经过三年多的发展,现在清远地区的整个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5000亩,建成了全国首个国家级的魔芋标准化区域服务和推广平台。”2023年,魔芋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亿元。仅仅三年时间,已带动1600多户农民增收560万元,成就了一个“魔芋奇迹”。
融合:促进区域协调
突出融合促进区域协调,立足功能定位和优势互补,加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同珠三角地区的联动发展、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珠江口东西两岸深度一体化发展。
位于惠州市博罗县的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地处国家农产品流通骨干网“两纵一横”交会处,有效联通村镇农户和大湾区市场。
据悉,该项目占地1500亩,总投资50亿元,现已初步形成涵盖净菜加工、智慧冷链、粮油保供、预制菜等业态的食材食品加工集群,可保障大湾区居民15天粮食需求,保供香港半年。2025年,该地将建成大湾区规模最大、品类最全、功能最优、联农最广的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集群,成为构建粤港澳大湾区1-2小时生活圈的重要一环。
华发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基地种植的小番茄。
在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的一座山地上,粤东区域首个高端温室农业基地正在如火如荼地生产。今年6月,梅州市华发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基地正式建成投产,以种植串收番茄、小青瓜、甜椒等成熟品种经济作物为主,同时探索建设水稻等主粮试验区,年产值可达7000万元。
现代设施农业可控的温室环境、无土栽培方式有效减轻了对外在种植环境的依赖,将这片非农山地的土地利用率从16%提高至73%。对于多山、少耕地的梅州而言,山地现代农业的建设提供了一套农业现代化的“广东方案”。
向海:拓展发展空间
突出向海拓展发展空间,完善海洋空间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机制,优化港产城整体布局,更好实现向海图兴、向海图强。
在汕尾陆丰,坐落着粤东首个超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场。据中广核汕尾海上风电公司现场工程师吴育佳介绍,这片14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超45亿千瓦时,等效减少标煤消耗约13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50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近一万公顷。凭借丰富的海上风力资源,汕尾在海上风电上发力,搭建起囊括大型海上风机整机、叶片研发、生产制造等产业的海上风电产业基地。
海上风机。余浩帆 摄
陆丰海工基地码头是汕尾海上风电项目和陆丰海洋工程基地的重要支撑性工程,也是目前国内首个海上风电母港,兼顾原材料及重大件设备进出港、海上风电运维等功能。目前,该地已初步建成集技术研发、设备制造、检测认证、运行维护于一体的专业化产业园,是目前全省产业链条最全、关联度最大、辐射带动力最强的海工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之一。
广东省大陆海岸线长约4100千米,居全国首位,拥有丰厚的海洋空间、生态和能源资源。向海拓展,以海洋经济助力海洋资源转化,为当前“百千万工程”建设谋求了更为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统筹:王佳 陈伟斌
执行策划/执行统筹:柯晓明
专题采写/摄制:李敏谊 陈灿荣 王熠 刘红豆 宋可心 吴彦洋
编辑统筹:董晓妍
编辑:黄亚岚 李芷琪
本版采写:南都、N视频见习记者 宋可心
摄影:陈灿荣 吴彦洋
责任编辑:CmsTop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4/1120/1567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