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治理要闻 陕西旬邑:让非遗在保护传承中绽放光彩

陕西旬邑:让非遗在保护传承中绽放光彩

近年来,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紧盯打造非遗强县目标,以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充分发挥县域非遗资源优势,推动非遗文化“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丰富乡村经济业态,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国家级非遗项目1个(旬邑彩贴剪纸),省级非遗项目3个(旬邑唢呐、旬邑咪子戏、旬邑石门爷(扶苏)传说),市级非遗项目9个(旬邑花子馍制作技艺、旬邑御面制作技艺、旬邑剪纸、旬邑刺绣、旬邑十三花宴席、旬邑粘糕、旬邑民间传说、旬邑民间执事说唱词、旬邑民间歌谣)。

抓保护,筑牢非遗赓续发展根基。始终把非遗保护作为文化赓续、产业发展的基础,健全完善保护体系,创新推进非遗保护工作。成立县非遗保护办公室,构建以县文旅局为行政主体,县文化馆、各镇文化站为业务管理,各村传习所为民间非遗活动网点的三级非遗保护组织体系,推动非遗资源分级分类管理,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非遗保护工作格局。聘请省市专家组建专业团队,组织开展非遗项目普查3 次,普查出非遗线索8大类183个,建立非遗文化保护项目名录体系60个,申报列入县级以上保护名录36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3个、市级9个、县级23个。与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及专业机构建立长期合作机制,精心策划包装非遗项目,构建非遗项目储备库,储备项目83个。探索建立“省市专项资金+地方财政补贴+社会资金援助”的非遗项目资金保障体系,实行立项审批、资金使用、效益评估等全过程监管,有效解决项目资金保障难题。

抓传承,做强非遗振兴人才支撑。围绕破解传承人断层、人亡艺绝等难题,探索建立非遗传承人吸纳、培养、推广机制,推动非遗文化永续传承、振兴发展。创新非遗传承特殊人才引进机制,建立传承人申报登记备案和群众推荐制度,吸纳更多人才加入非遗传承人队伍,从根源上解决了人才难找、难找人才的机制瓶颈。目前累计命名公布县级代表性传承人58人、市级15人、省级2人、国家级1人,特殊人才招聘非遗传承人1名。创新推行“普及培训+拜师学艺+学校教育+社会培育”的传承培养发展模式,依托非遗传习中心、非遗工坊、传习所开展非遗项目普及传习培训,年参训 3000多人次。鼓励传承人“以师带徒”开展实践培训、增强传承效果。深推非遗进校园,在全县10余所中小学开设剪纸、唢呐等非遗兴趣班,参与学生5000余人。支持引导成立吕海东艺术学校等培训机构,推动传承培养社会化、专业化。全县培养发展非遗传承人、志愿者1.1万余人。大力实施传承人推广计划,推荐县管拔尖人才、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道德模范13人。抽调专业人员成立专门推广服务团队,创新建立“非遗特派员”制度,在服务保障、项目策划、工坊打造等方面给予传承人帮助和政策支持,打造出何爱叶、吕海东、连芳霞、孙会娥等一批国家和省市级知名传承人。

抓宣传,打响特色非遗文化品牌。依托历史遗址、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等优势,积极搭建宣传平台,持续放大宣传效应,打造非遗区域品牌,推动该县非遗火出陕西、走向世界。坚持经济搭台、文化唱戏,依托各类重大节庆、纪念日,精心策划举办“美丽乡村”剪纸大赛、彩贴剪纸艺术成果展览、“豳风豳颂”唢呐传承汇报演出等各类非遗展演活动,全方位展示该县非遗文化特色,吸引线上线下游客突破千万。借力有影响的主流媒体节目、文体赛事活动、文化展会交流等平台,大力传播该县非遗文化,旬邑唢呐、彩贴剪纸、手擀面在中央和省市电视台、省十六运开幕式、第十三届中原艺术节等展演,9名剪纸传承人赴泰国、韩国、日本等参加国际剪纸艺术展览交流。创新“招商推介+非遗文化”捆绑传播模式,通过节目表演、产品展览、项目推介等方式,在外出招商推介活动中嵌入非遗元素,持续扩大非遗影响力。积极组织开展非遗文创大赛等活动,吸引省内外优秀设计机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师生和民间非遗传承人参赛,创作出《红色马栏》六米长卷、“凤冠霞披”剪纸、十三花、刺绣鞋垫等非遗特色文创精品,唢呐情景乐曲《梦回马栏》获全省第十届艺术节“群星奖”。与北京佈白等专业设计公司合作推出中秋礼“玉兔捣药”彩贴剪纸拼图等非遗文创产品,充分挖掘非遗文化市场价值。目前,该县开发非遗文创产品20余种。

抓利用,推动非遗资源效益转化。按照“以文聚人、以文兴产、以文活县”的思路,遵循市场供需变化和发展规律,积极探索“指尖文化”向“指尖经济”转化新路径。依托“红色”“绿色”等旅游资源,高标准建设马栏革命纪念馆园区、大唐鹿野苑、库淑兰彩贴剪纸展览馆、“三水豳城”特色民宿街等文旅项目,打造富村剪纸、吕家村唢呐、芝村刺绣、西牛村石刻等非遗文化村,布设非遗表演专区、产品销售专柜等,丰富旅游业态,实现效益增收。上半年接待游客152.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95亿元。充分发挥世界艺术大师库淑兰影响力,成功举办“纪念库淑兰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全国彩贴剪纸艺术大展和库淑兰剪纸学术研讨会,数百名省内高校、知名剪纸艺术人士来旬研学交流。建成县非遗研学基地,开发剪纸、唢呐、刺绣等研学实践精品课程和精品线路,推出非遗研学游等项目,促进产业化发展,年吸引游客5万人次以上。依托县级公共实训基地、非遗传习网络,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无技能人员,学习剪纸、唢呐、花子馍、刺绣、布艺制作技艺,提供就业创业服务保障和政策支持,打造出“旬邑剪娘”“旬邑绣娘”等劳务品牌,“面疙瘩插上腾飞的翅膀”等创业项目获国家和省市级奖项。目前该县发展花子馍等实体门店66家、剪纸等合作社15个、唢呐演艺公司10家,带动就业2300多人,年均增收9500元以上。

(吕路 刘亚妮)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4/1117/1540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