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案例展示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全面推行“三基一网” 着力加快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全面推行“三基一网” 着力加快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县域社会治理是化解社会矛盾风险、夯实社会平安的坚实战略支点,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也是提升社会治理体系能力、创新社会共建共治共享体系格局的关键点。在全面落实《株洲市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三年(2020-2022)行动方案》的过程中,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全面推行“三基一网”,即抓基层、打基础、强基本,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着力建强县域社会治理队伍,夯实治理根基,完善治理制度,深化治理创新,切实推动“五治”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与机制落地,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实践总结了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典型经验。

五彩陶瓷小镇

一、醴陵市创新社会治理的背景与起因

醴陵市位于湖南省东部,1985年撤县设市,现辖4个街道、19个镇,1个省级经开区、1个“两型”示范区,辖区面积2157平方公里、总人口106多万。醴陵市深厚的人文底蕴、良好的产业基础,再加上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使得醴陵在全国百强县综合实力排名中跃居前50位,跻身全国治理能力百强第25位,先后获评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国农村“双创”示范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平安市、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市、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市等百余项省部级以上荣誉。

近年来,醴陵市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通过打造特色产业园区、优化产业服务体系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企业改制、产业转型升级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结构变化,推动原有利益格局调整变革,群众的权益意识、公平意识、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各种利益诉求不断增多,社会冲突的诱因变得错综复杂。虽然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质不断提升,但是,烟花爆竹、危爆物品等存在的公共安全问题及隐患突出,安全生产及监管难度大增。同时,大数据时代的新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对醴陵市的社会治理体系能力及其现代化提出了挑战。

市民中心

二、醴陵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做法

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需要统筹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防范社会运行中的矛盾风险,醴陵市在提高完善民生保障、发展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的同时,努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县域社会治理基础。

(一)全面抓基层,着力建强县域社会治理队伍。一是充实基层力量。坚持力量下沉、重心下移,近三年新招录公务员160名,全部下沉到基层一线,同时选派103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任职、挂职锻炼。创新机制、引导鼓励各类人才“上山下乡”,重点支持乡村教师、医疗卫生、农业科技队伍建设。五年来,累计招录教师2161名、医护人员440名、农业科技人员130名充实基层一线。深化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派驻工作队254支529人,派出结对帮扶干部4998名。二是强化基层保障。坚持费随事转,落实村(社区)党建工作、服务设施和信息化建设等经费,村级运转经费提高,村书记、村主任、其他村干部全年报酬足额按月以直接打卡方式发放到位。新建改造270个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三是激发基层活力。树立“一线识干部、基层选干部”的导向,近三年提拔重用基层一线干部305人。优先保障落后偏远地区干部待遇,将镇街绩效奖金基数提高到市直部门的150%,保证在基层工作的同职级干部待遇高于市直机关干部。认真落实基层减负年要求,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开到基层的会议、发给基层的文件、对基层的考核事项、到基层开展的督查分别下降30%、20%、50%、50%。

美醴新村

(二)全面打基础,着力夯实县域社会治理根基。一是筑牢组织基础。落实街道社区“大工委制”,推动“兼职委员制”实体化运作,建成261个“五化”支部示范点,完成81个村社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提升,使得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实施“组织力提升工程”,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壮大,使得270个村集体经济“破零”。抓好村(社区)“两委”换届,新当选的1039名村级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3岁,较上届下降7.4岁,大专以上学历539人,较上届提高20%。二是筑牢稳定基础。紧扣安全、稳定、环保和民生四条底线,深入开展“平安醴陵”“法治醴陵”“无毒醴陵”“数字醴陵”四大创建,认真落实“一单四制”“记分管理”“分级负责”等安全生产各项制度,连续15年实现命案必破,安全生产、社会综治两项工作分别连续4年、3年获评湖南省先进,成功创建省级平安县(市)。三是筑牢发展基础。制定出台园区招商、陶瓷产业、花炮产业、创新创业“四个十条”,惠及企业1700余家次,助推陶瓷产业产值达到740亿元、花炮产业产值达到300余亿元,玻璃、服饰等产业年均产值增长30%以上,产品畅销150余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万个。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精简优化政府部门审批职能,891项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实现“一站式”办理。深入推进“三创四化”,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整合资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安全饮水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通组公路硬化率均达100%,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6%,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144个、“最美庭院”9万余户,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市)、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

(三)全面强基本,着力完善县域社会治理制度。一是完善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坚持市级领导、市直部门“五个一”制度,32名市级领导牵头102个市直单位,每年联系一个基层党建帮扶点、一个城市创建帮扶点、一个乡村振兴帮扶村、一批企业、一批重点项目,把机关干部推向最基层、最前沿、最一线。解决企业问题3000余个,营商环境位列全国百强第30位。17个省级贫困村全部退出,11057户36519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二是完善精细管理机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建立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推动村干部依法依规办事,村民积极参与村务管理决策。制定出台“六基规则”,规范村级运行。将8147个村(居)民小组合并成3775个,减少54%,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实现全覆盖,基层自治顺畅高效。坚持大力普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相结合,构建矛盾纠纷多元调解机制,引导干部群众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三是完善科学考评机制。建设绩酬挂钩考核方式,按月考评、按季兑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做到干与不干、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不一样。深入实施“五问工作法”,倒逼工作提质增效。坚持严肃、规范、精准、慎重问责,防止问责泛化简单化低层化;取消中央、省市未规定签订责任状事项及“一票否决”事项13项;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严肃查处10起造谣中伤抹黑基层干部的行为,为437名干部澄清正名。

(四)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着力深化县域社会治理创新。坚持“多网融合、城乡协同”,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畅通联系群众“最后一米”,做到“一网到底、一网无余、一网情深”。一是建好网格。以片区、镇街、村社为单位,考虑人口组成等将全市划分为5个一级责任网格、24个二级责任网格、270个三级责任网格和820个四级责任网格。同时,整合部门职能和基层资源,把市级平台建在市民中心,成立综治(网格)中心,公安、民政、卫计、司法、信访等部门派驻人员集中办公,实行“一窗受理、统一分流、联动处置”;把镇级平台建在镇级综治中心,整合禁毒办、平安办、司法所等部门,与网格中心一体化运行,做到纠纷联调、治安联防、问题联治、平安联创;把村级平台建在村级服务中心,设置综治指挥调度室、网格信息室、警务室、矛盾调解室等功能室,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把到户平台建在微信群上,深入开展监督与服务微信群工作,全市共建立微信群673个,入群人数达23.4万人,到户率100%,确保每寸土地有人管理、每个网格有人服务、每户家庭有人联系。二是用好网格。建立健全随时巡查、即时交办、限时办结、定时考核的“四时机制”,规范网格化运行及事件处置,协同多部门联动,切实提升治理效能。开发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人、地、物、情、事、组织”数据库,并与便民服务、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综合治理等平台共享信息,实现部门间信息互联互通。推行网格的常态化巡查,网格员对网格进行“一日双巡”,定期排查重点场所、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稳定风险源和安全隐患,及时了解特殊人群情况,关注重点人群动态。网格员对难处理的事件通过终端上报,由平台按照“采集上报、立案建档、事件派遣、处置反馈、核查结案、综合评价”闭环流程进行分级分类,交由相关责任部门单位处置。出台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对网格员进行动态督查、分级考核、民意测评和积分管理,将网格和微信群交办问题、办理情况纳入镇街和部门年度绩效评估。三是管好网格。围绕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大局主题,推行信息化、层级化、扁平化、亲情化的“四化”服务。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将卫计、民政、扶贫、环保等事项全部纳入网格实行系统融合与数据共享,依托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梳理惠民、审批、监管等事项推动优化简化服务流程,建立流程工作时限和服务质量标准。将“醴陵政务APP”与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深度融合,设立“掌上办事大厅”,实现664项公共服务事项的办事指南查询、预审资料网上提交,推动服务窗口前移。作为各级网格第一责任人的市级领导、部门镇街主要负责人、村社干部也不定期深入责任网格开展工作督查,及时回应、解决群众诉求。社工、网格员、志愿者组建服务小分队,定期深入网格开展低保、家政、养老、助残、健康“五项服务进家庭”活动,上门送政策、解难题,为居民办理所需事项。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开展以来,累计访群众290余万人次,解决问题8万余个,收集群众诉求16000余件,办结率、化解率、群众满意率达到98%以上。

一江两岸

三、醴陵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经验与反思

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重构性改革,也是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入发展并向社会治理领域的拓展延伸。醴陵市在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全面提升了县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创新出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多方面经验,也有诸多反思。

(一)经济社会发展是推动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坚实基础。醴陵较好的产业经济基础,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产业发展都需要基础设施,更需要政府为其营造良好管理、服务及人文环境。为确保“六稳”“六保”工作落实落地,既需要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也需要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二)城乡社区自治德治融合是推动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稳固基石。近年来,基层减负推动城乡社区回归服务本位,逐步形成了政府管理与基层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醴陵市通过建构自治体系,完善村规民约,发挥德治协同优势,筑牢了社会治理基石,有力推动了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三)基层法治建设是推动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点。面对基层社会及其治理转型,将法治作为治理的核心手段,才能推动基层治理从人治走向法治,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醴陵市大力推进基层治理的法治化,着力普法、严格执法,推动政府依法行政,建构综治及调解机制,依法调处矛盾纠纷,推进基层治理的法治化转型,推动着社会治理持续前行。

(四)网格化服务管理是推动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网格化管理以网格层级划分、信息平台建构为基础,通过多部门的连通联结来分类分级收集、研判、回应基层治理中发现的问题。醴陵市的网格化管理整合多部门管理服务资源,以事件报送开端,推动事件在流转中得到相应部门的及时处置,同时,其还强调管理和服务并重,推动着无缝隙政府、政府部门间的协同共治。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2/1107/154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