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治理要闻 吴报勇:如传统写法度 出新意写己貌

吴报勇:如传统写法度 出新意写己貌

 

很长时间以来,常常在幻灯下看吴报勇的书法作品,在单位专家观摩评审会上,也常常讨论吴报勇的行书,那有法无法的章法、那飘逸洒脱的线条、那隽美秀逸的结体,不管是忽观,还是细品,哪怕是无意中扫上一眼,都让人难忘,那难忘之意,犹如不经意之间,偶尝了一口老酒,芬芳,带点醇厚,浓郁,含着沉香,越品越有滋味,越看越是喜欢。

吴报勇很年轻,1966年出生,安徽合肥人。年轻,却写出老书法家的神韵,无疑,让人惊奇。范曾、何家英等等画家就是年轻时出的名,卢中南、庞中华等等书法家也都在不惑之年就享誉国内,吴报勇58岁,实属“当打之年”,齐白石也正是这个年龄实现的“衰年变法”。

或许血脉之中天生流淌着艺术基因,或许受成长环境的影响,亦或许兼而有之,吴报勇自幼就喜欢书法、绘画。涂鸦、临摹阶段,吴报勇受叔叔、大伯的影响,青少年时期,吴报勇跟随学校的书法老师学习庞中华钢笔字,那个时期,庞中华钢笔字风靡全国,很多人都写“庞中华”,吴报勇则是同学中的佼佼者,常常受老师夸奖,也常常让同学羡慕。老师夸奖、同学羡慕,又加上骨子里喜欢书法,写字的动力也就很足,吴报勇也从钢笔字自然过渡到毛笔字,并在钢笔字与毛笔字之间来回穿梭,齐头并举,互生奇妙。

而真正喜欢毛笔书法,并走向书法之路,吴报勇则得益于笔者的好朋友卢中南的影响。楷书名家卢中南是当代书坛高手,他的影响绝不亚于“田楷”。当吴报勇确立书法的目标之后,他亦如当年写“庞中华”一样,写的很投入,也写出了神形生动的“卢楷”,质地逼真的“卢楷”。显然,吴报勇“干一行,爱一行”,“用最大的功力打进了楷书”,打进了书法之法。

 

吴报勇书法作品《室雅人和》 《深耕墨香》

也许受生活所困,也许受时代大潮的影响,也许其他原因,青年时期,写得一手好字的吴报勇并没有走向职业书法之路,而是早早奔走在忙忙碌碌的挣钱的道路上,可是,人生跌宕总是与情感不期而遇,每每觥筹交错呢之后,书法之法则魂牵梦绕;每每独自凭栏之际,书法之艺则挥之不去;每每夜深人静之时,书法之情则不能自拔,吴报勇搏击于人生起伏之中,也逐渐悟到了书法艺术对自己的重要、对自己生命的意义。于是,他重拾旧梦,开启寂寞却畅神的、孤独却入情的书法之旅。

喜欢什么就对什么敏感,对什么敏感就与什么样的人接触,访名师、拜高人,始终是吴报勇留心之处,他有幸结识了书法家刘军。在刘军的指导中,吴报勇依仗着早年学习卢中南楷书打下的基础,系统学习“欧楷”。由于,卢中南的楷书取法“欧楷”,所以,吴报勇有一种无师自通之感,上手很快,也很出成绩。《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当吴报勇仔细研究欧阳询的所有碑帖,并多年临摹之后,吴报勇打下了坚实的楷书基础,也练就了深厚的书写功力。 

后来,吴报勇立足楷书,上溯魏碑、篆隶,下及行草,并在行草、行楷之中,用功最勤、用情最浓、用心最专。现在,吴报勇主攻行草、行楷,并以行楷、行草引人瞩目。 

“学书者,先入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显然,吴报勇的书法就是遵循着唐代书法家孙过庭的理论,渐变、渐进、渐悟,而实现的蝶变过程。尤其当“人过中年”以后,吴报勇把生活的摔打、人生的历练、内心的苦楚、情感的喜悦统统融入书法,他的书法也更具有张力,也更富有内涵了。

纵览吴报勇的行书,有着魏碑、隶书的印记,还有着兰亭的韵致、赵孟頫的妍美,笔道里还带着文徵明的遒劲、宋克的疏朗,亦若隐若现着启功、卢中南等当代书法家的影子。这应该是融古人之法,集今人之学,铸一家之长的兼学过程,也应该是吴报勇古为今用、学古鉴今的艺术渊源。

 

吴报勇书法作品《拼搏》 《人生靠自己》

如果仔细分析吴报勇的行书,可以看到,他用笔特别灵动,入笔、行笔、收笔,笔笔有法,却又在“有法无法”之间,实现快与慢、收与放、开与合、疏与密的自由舒展,那刚与柔的交替、那动与静的转换,还有那方与圆的辉映、欹与正的结合,无不姿态萧散,形散神聚。再看点、线、字体、章法、布局,或灵秀、或朗逸、或婉转、或劲健,典雅的、清逸的、灵秀的、险峻的,却看不到浮躁荒率之气,更看不到剑拔弩张之感,行笔如流云,内敛而含蓄,施墨如涌泉,清爽而干净。流淌于笔端的风华仿佛吐纳着皖南鱼米之乡的灵气,温润情感,如春风含微馨,赏心悦目,似秋水清澈而视底。

书法亦心迹,心静则书净。吴报勇的行书向外,拟了传统之法,化了传统之法,向内,他则发现了自己的深情,慰藉了自己的性灵,而倾注于情感的书法却虚灵化了,笔意也情致化了,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那情理是法度,有些点画又常常出于意料,意料之外则是别致,那别致是吴报勇的独特,别具一品,风姿独秀。

笔墨写在纸上,虽然无声,却是心境,观者观之生情、品之入意。放眼当代书坛,很多书法家学习古人,深入者,循规蹈矩,死搬硬套,形如印刷;浅尝者,游于夸张,浮于变革,无法度,无规矩,高谈阔论,制造噱头,博人眼球。事实上,这两类人都走进了死胡同里,前者全是传统,或者全是他人,压根没有自己,后者则全是自己,却没有传统,或没有借鉴。没有自己者,不尊重自己,没有别人者,不尊重别人,两者都没有真正理解书法的本体。唯有深入古法,才能有古,唯有写己,才有新意,有己有古才是正道,才是一个真正的书法家所恪守的艺术脉络。

透过吴报勇的行书,笔者看到了惊喜,看到了别样的风采。吴报勇有传统之法,那是功夫所在,却又在有意无意之间,把手底功夫融进行书之中,同时,在他的行书之中,还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楷书的功力。

也许吴报勇早年临习庞中华、卢中南,然后写“欧楷”、魏碑、篆隶而形成了肌肉的记忆;也许吴报勇本就天赋书法艺术才情,而又善于变通,所以,他那跌宕起伏的线条便成为拨动他情感的琴弦,他那和谐灵动的笔法便成为他感知的音符,他那姿貌疏朗的字形便成为他积年心驰神往的图腾,于是,几十年如一日,吴报勇在传统书法中,孤灯相映,浸染、洗濯,同时,在各种书理书论里,经心著目,考证杂记。当上下求索伴随着百炼成钢地实践,吴报勇耐住了寂寞,也收获了精彩。

 

吴报勇书法作品《义》 《舞》 

正因如此,吴报勇的行书既有古人之法,又有自己之情,有某家某派之精华,又有融会贯通之巧妙,字里字外无不凝聚着他走过的路、临过的帖,甚至还凝聚着他读过的书、吃过的苦、内心流过的泪。

如今,吴报勇以行书、行楷书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他多次参展、多次获奖,他成为多家单位的会员,并被多家单位聘为顾问,他的作品也被很多艺术机构、社会名流收藏,被视若珍宝,在此不一一例举,但必须强调的是,所有赞赏都是对吴报勇追逐艺术纯粹性的最好诠释,而收藏吴报勇的书法则是对其艺术成就最真诚的肯定。

如今,吴报勇写书法、写心情、写人生态度。他常常面对内心、面对情感,忙碌之后,他独居陋室,添墨理纸,写一份休憩的时光、写一份安宁的自处;苦恼、困惑之时,他面对书案,笔尖使转之间,他抽离凡尘,安顿灵性,排解心中壁垒,散去百感情绪。这岂是不写字者可以理解?又岂是说说就能讲的明白?唯执笔者方解其中滋味。

(文/桑干)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4/1117/153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