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案例展示 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协同众治 推进城市居住小区焕发新活力
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协同众治 推进城市居住小区焕发新活力
城市小区治理作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百米,既是社会治理的切入点与落脚点,也是社会治理的重点与难点。近年来,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民意导向相结合,努力探索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着力推进协同众治新模式,破解城市居住小区治理难题,取得了“体系完备、治理有效、群众满意”的突出成效。
一、背景与起因
城市小区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重点、难点,直接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株洲市芦淞区是株洲中心城区和老城区,全区所有居民小区中,有70%近300个小区都是老旧小区或无物业管理小区。
通过实地调研,找到芦淞区城市小区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一是历史遗留问题多。由于企业改制或倒闭,导致很多小区存在消防设施未验收、产权证未办理、生活设施不完善、移交事项久拖未办、无业委会等问题。二是生活基础设施差。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老化,水电气使用不方便,消防设施及电梯陈旧等。三是小区物业管理乱。由于没有业委会、物委会,小区管理基本处于散乱、无序状态,摩托车乱停乱放、垃圾乱倒、电线乱搭,治安环境差,矛盾纠纷多,违法犯罪行为发案率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社区居民、小区业主迫切需要加强对小区的治理,迫切希望提高小区生活的质量和品位。
二、做法与经过
一是围绕一个重点,以点带面推进协同治理。加强城市小区治理,老旧小区治理是关键,对此,芦淞区围绕老旧小区治理这个重点,针对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组织全区8个镇、街道相关领导和综治专干赴外地学习智慧社区平台建设经验,召开专题讨论会议,明确了以协同众治,加强与创新城市小区治理的根本思路,即以加强政治引领为抓手,通过成立小区党支部,发挥党支部在小区管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最大限度激发调动业主自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现代科技手段在小区治理的智能支撑作用。
出台《芦淞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实施意见》(试行)、《芦淞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三年》(2020—2022)行动方案》等文件,明确了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总目标、路线图、时间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规定了各相关方面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全面整合多方力量参与老旧小区治理。
强化领导、指导、宣传、考核等组织保障。按照《芦淞区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指南》《社区(村)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指南》要求,由芦淞区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建成功能齐全、兼容性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芦淞区、街道、社区(村)三级综治中心。明确“三步走”:第一阶段为集中攻坚、2020年系统建成、2023年全面达标,依托综治中心平台,以芦淞区贺家土街道长塘湾社区、曹塘坝社区、白关镇白关社区试点,积极探索推进协同治理城市小区治理新路径。
二是用好一只队伍,着力发挥“五老能人”作用。成立小区党支部,从改制企业“五老能人”(老支部书记、老办公室主任、老工会主席、老后勤保卫科长、老党员)推选支部书记,担任小区的“红色管家”。由党支部负责小区的业委会、物业公司、监事会的组织、协调、督导,制定并严格执行联席会议、志愿服务、小区承诺服务三项保障制度,彻底将过去小区业主与物业公司“两方对立”的矛盾关系转变为“双方合作”的共赢关系,形成了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在小区党支部的领导下,广大党员干部发挥“领头雁”作用,率先垂范,带头上缴物业管理费用,积极参加议事监事、楼栋管理、应急处理、志愿服务等小区管理事务。通过“入微进群”“联楼结户”等方式,广大党员干部走好网上网下群众路线,当好小区管理事务的服务员、政策法律的宣讲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同时,街道“大工委”积极统筹,形成街道“大工委”、联点单位、小区支部三级党建工作格局,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城市居民小区治理的各方面全过程。
三是搭建一个平台,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管理。芦淞区自主研发芦淞“居事汇”APP,开设了“平安建设、服务万家、幸福生活”三大模块,设立了基层治理、联防联控、小巷民生等六大界面,实现了部门、街道、社区三级分账号分层级后台管控,达到了手机屏、电视屏、电子屏“三屏”同频共振互联。通过科技赋能,精心打造智安小区,实现小区社会治安向智能化转型升级。用好“智慧芦淞”五大平台,七大联动联创联治机制,运用区指挥中心“三级联调”事件处置系统,强化小区“视频监控、人员管控、矛盾稳控”三大管控,实现信息化、智能化、专业化治理。
四是突出一体施治,推动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充分发挥居民自治作用,推选业主代表成立了业主委员会、议事监事会,参与小区事务管理,充分尊重和发挥小区群众的主体地位及作用。畅通民意诉求表达渠道,构建区、街道、社区、小区四级网格,在网格中建立微信群,构建“线上群众参与,线下政府服务”治理模式,主动收集上报社情民意,及时回应民意关切,将网格打造成群众自治平台。实行居务公开,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严格接受全体业主的监督。整合社会力量参与小区治理,把区直部门、街道、社区资源融合打通,形成了治理合力,成功组织了“社会养老机构、社区服务组织、社团公益活动”参与小区治理。在小区网格群建立“居务公开、一门式服务、网格服务、法律服务、服务+监督、平安建设”职能服务,做实“一证通办、一次通过”公共服务体系,“联点帮扶、平安夜巡”治安防控体系。开展“民商民议、纠纷调解、四点半课堂”常态化服务。大力推进“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通过关切和服务民生,最大限度激发释放群众自治能量,涌现出了谭湘云、唐彬等小区自治先进典型。
五是丰富一张网络,打造小区服务最优解。通过打造智慧社区,不断丰富和拓展服务网络。芦淞区在株洲市率先建成有42个小区的智慧社区,打造智慧人居环境。每个智慧小区都设立了“物业视频监控室”及监控系统,共安装监控摄像头2014个,铺设光纤24万米,新增车辆道闸系统36套,加装智慧电梯50台,水电管网智能改造全面完成,安装了智慧路灯及智能充电桩,居民生活缴费实现“一卡通办”。利用5G、云计算、互联技术,集人脸识别、车辆识别、雪亮监控、电子宣传屏、特殊人群居家养老一键呼、音柱云喇叭、便民一体机等物联终端设备为一体,借助社会治理云系统、掌上芦淞系统、小区门岗系统、“居事汇”APP,实现“互联网+物联网+网格化”三网共联,“生活圈+服务圈+经济圈”三圈共享,达到“来访身份自动登记、特殊呼助预警显示、紧急通知直播楼栋”的智慧管理效果,让老百姓通过“一键呼”,享受到轻松回家、轻松点单等生活便捷。以“一键呼”系统为例,只要独居老人摁下了“一键呼”,物业24小时值班室就能立即收到信号,随时上门查看具体情况,同时还有党员志愿者队伍上门服务,解决老人生活、纠纷、陪伴、救治问题,让独居老人多了一份“生命保障”。
三、成效与反响
一是小区管理坚强有力。协同众治模式彻底破解了城市居民小区无人管理,或者无力管、无法管等“管理难”问题。在小区党支部坚强领导以及全体党员业主的带领下,广大业主积极参与小区自治管理,组建了业主委员会、物业委员会、监事会,以及各种志愿者服务队,医疗保健、养老服务、法律援助、矛盾调处等部门力量及社会组织资源参与小区管理,形成凝心聚力、齐抓共管的大好局面,小区管理实现从“管理难”到“管得好”的彻底蜕变。比如,芦淞区火电小区原由火电公司管理,“三供一业”移交后,陷入无人管理、脏乱不堪的困境,在实行协同众治后,物业管理进入良性循环,每年结余管理费5余元。南星、湘园、金色地标等小区引进康盛、智成银馨等10个养老机构,各社区(村)成立了84个日间照料中心,日间照料床位404张,打造“医疗+养护”模式,基本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融合的多层次、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确保了居家空巢老人有人管、有人看。
二是居住环境整洁舒适。彻底破解了城市老旧小区环境脏、乱、差问题,切实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金元大厦小区在实施协同众治后,广大业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开发商遗留的物业问题全部解决,小区消防设施通过验收,水管加压、电梯更换、天然气入户、外墙渗水等问题彻底解决,292户业主房产证全部办结,楼栋还安装了防护栏、安全雨棚等基础设施。物业费收缴率大幅提高。火电小区的黑臭水体翆塘湖得到彻底整治,安装了太阳能灯、智慧电梯、自助充电桩、环保抽油烟机等,安装人脸识别、车辆识别人工智能系统、居家一键呼、网上电子宣传屏、云喇叭等,生活更加方便快捷安全。
三是治安环境安定和谐。贺家土街道长塘湾社区、曹塘坝社区、白关镇白关社区试点建设智慧社区、智安小区,打造了集人脸识别、车辆识别、来访登记、来访识别、小区监控摄像头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化的社区环境,为公安机关基础信息采集、侦查破案、治安管理和服务群众提供有力保障,提升了小区安全防范的智能化水平,治安环境更加优化、社区更加和谐。
四、探讨与评论
实践证明,通过协同众治模式推进城市小区治理,达到了城市小区治理“体系完备、治理有效、群众满意”的预期目标,为进一步巩固提升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它的成功经验有三:一是突出党建引领,强化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党员作用特别是“五老能人”作用发挥贯穿城市小区治理规划、实施、落实的全过程。二是坚持群众主体、人民利益至上。坚持为人民群众谋福祉,坚持群众的事情群众议、群众想、群众办,充分发挥了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大力整合社会资源,不断增强了群众自治动力。三是坚持智治赋能,发挥科技作用。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块链接等高科技工具、手段,充分整合资源力量,实现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切实提高了治理的现代化、智能化水平,大幅度地提升了小区治理效能。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2/1107/153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