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案例展示 河南省巩义市鲁庄镇: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凝聚乡村振兴合力
河南省巩义市鲁庄镇: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凝聚乡村振兴合力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和“最后一公里”,鲁庄镇是巩义市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鲁庄镇紧紧抓住基层社会治理这个“牛鼻子”,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准确把脉镇情民风、强化引导塑民风、畅通信息聚民心,治理有效的成果逐步凸显,为助推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一、背景起因
鲁庄镇位于巩义、偃师、登封三县(市)交界处,镇中心距离市区三十多公里,全镇总面积93平方公里,辖29个行政村、15971户、7.2万人,多数村庄小而散,镇域内路网密度低。在社会治理中,经常是“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党员干部在工作中顾虑较多,放不开手脚;其次,鲁庄群众个人意识强,遇事易冲动,“能动手、不动口”“能告状、不商量”,纠纷冲突时有发生;加之鲁庄镇区位偏远,交通不便,种种社会治理的难点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二、具体做法
围绕镇情民风的现状,鲁庄镇认真研究农村“熟人社会”的特征,创新管理制度,督促干部履职尽责;搭建共治平台,调动群众主动参与;加强宣传引导,解决群众“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汇聚发展合力。以加强社会治理为抓手,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前提,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进一步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一)“承诺制+月述职”,解决好“干部带头干”的问题
为激发村干部履职尽责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鲁庄镇因势利导,让村干部在竞选时就签订任职承诺和辞职承诺,承诺书明确村干部每月在村工作天数22天以上、完成党委及支部安排工作等内容,书面承诺在村委长期公示,录制视频长期保存,时刻警醒。通过这项制度,从选举环节就筛掉了盲目参选、动机不纯的人员,使真正想要为群众做实事的干部脱颖而出。过去拉票贿选、图当“官”不干事、选举时“开空头支票”等乱象得到遏制。同时,组织村三委干部每月在党员大会上就工作职责、工作天数、工作成效述职,录制小视频,发送微信群,让群众知道干部干了什么,让混日子的干部混不下去,真正实现了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
同时,根据相关政策,如果届中更换村委主任,需要按照换届选举程序,重新组织召开村民大会进行表决,不但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还容易引起其他矛盾。在以前,只能是采取“小车不倒只管推”的方法,经常是耽误村里的发展,造成矛盾激化。
近年来,鲁庄镇共存有任职辞职承诺542份,上届村级组织成员中已有23名村干部被责令辞职或主动辞职,其中包括4名党支部书记。由于承诺在先,所以落选干部、辞职干部、辞退干部无一人上访告状,无一人背后使绊,赢得理直气壮,输的心服口服,村干部队伍管理步入健康发展和良性运转轨道。
(二)“好人墙+说事桌”,解决“群众跟着干”问题
基层治理,核心是人。为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鲁庄镇创新施行“好人墙+说事桌”举措,为群众搭建参与平台,着力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
2018年底,鲁庄镇全面施行“好人家庭墙”措施,在全镇29个村显著位置创新设立“好人家庭墙”,全村户主姓名全部上墙。利用血缘关系,树立家族长者权威,将遵纪守法、和谐稳定、家风淳朴、孝老爱亲、敬业奉献等内容作为硬性指标,以家族为单位,每季度评选一次,入选的家族所有家庭成员还要通过综治、公安、计生、纪检等部门联审,其家族才能被评为好人家庭,评选上的家庭户主名字刷金漆并予以公开表彰。在正面亮评的基础上,同步设置负面清单,家族成员中,凡有好逸恶劳,不孝敬父母、不遵纪守法等现象,整个家族都不能参与评选好人家庭,以整个家族的力量帮助家庭成员转变思想,改掉恶习。
结合“好人家庭”评选工作,鲁庄镇在全镇的中小学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创好人家庭”活动,当选好人家庭的学生可以担任护旗手、进行“国旗下的演讲”、参选文明学生等,未当选的学生每季度给家族长辈致“争创好人家庭的一封信”。
在依托家族力量带动群众崇德向善的基础上,鲁庄镇在“好人家庭墙”前另设立长桌说事处,桌面上刻“心平气和说事,通情达理做人”,吸纳各村老党员、老教师、乡贤人士、好人家庭代表等组建说事会,引导村内的各类矛盾纠纷在说事桌前调处化解。
随着中心工作的变化,“好人家庭”标准不断增加、与时俱进,把方针政策化为道德约束,实现政令畅通,民心向党。现在的鲁庄,以争做“好人家庭”为荣。“好人家庭墙”和“说事桌 ”是鲁庄镇掌握了本地熟人社会的心理和规律基础上,聚焦“人”“家庭”“名声”的联系,使好家风带动好民风,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三)“党群连心大喇叭”,解决好“干群齐心干”的问题
鲁庄镇以解决群众“信息不对称”为问题导向,在全镇建立起“党群连心大喇叭”无线广播系统,安装喇叭261个,实现所有自然村全覆盖。广播中心积极邀请播音主持专业大学生、老党员、乡贤等人员,录制党的方针政策、好人家庭事迹、惠农信息、农村法律讲座等宣传音频,以两周一期、每天两次的播放频率,用最接地气的声音去传达百姓最需要的信息,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通过“大喇叭”防电信诈骗的宣传教育,2020年下半年至今,鲁庄镇全镇未发生一起电信诈骗案件。依托来自群众之中的广播队伍,用接地气的农家话解读,把深奥的理论讲得浅显易懂,让群众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鲁庄镇的“党建连心大喇叭”被老百姓亲切的称为“村里的好声音”。
得益于大喇叭潜移默化、春风化雨般的宣传引导,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民生事项总能在第一时间传到群众耳中,减少了层层传达的繁琐程序,既让群众“解了渴”,又避免了传达过程中的误差,“党群连心大喇叭”已成为既接“天线”、又接“地气”的绿色通道。群众对基层工作少了误会和埋怨、多了理解和支持,鲁庄镇各项工作的推进效率大幅提高。
三、工作成效
(一)干群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通过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群众办事方便了、干部态度转变了,提起村组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老百姓总是能竖起大拇指点个“赞”,干群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二)社会稳定基础愈发牢固
将社会治理的重心定位于为民服务、民生实事,群众气顺了,上访“增量”明显下降。鲁庄镇诉讼案件占常驻人口比率降至历史最低;万人信访发生率连续5年处于巩义市最低档次,零访村、“六无”村全市占比最高,庭前调解率连续3年均保持在95%以上。鲁庄镇先后荣获平安建设先进单位、信访工作先进单位、人大代表参与信访矛盾调处先进单位和信访稳定工作“四无”镇。
(三)经济带动效益逐渐凸显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逐步消除了制约发展的杂音,镇村干群推动经济发展的底气足了、精力有了,鲁庄在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初步闯出了路子,尝到了甜头,增强了自信,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喜人成果。
四、探讨与评价
(一)针对性。鲁庄镇坚持将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针对社会治理的目标要求,厘清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在“干部带头干、群众跟着走、发展共富裕”上出实招、见实效;针对社会治理中的痛点难点,结合农村“熟人社会”的现实情况,分析当地群众的性格特点,对症下药,循因施策,在治理方法上接地气、不折腾。
(二)原创性。鲁庄镇社会治理案例没有简单模仿、照搬照抄,而是植根本地文化传统,从本地土壤上生长起来的,从干部承诺制到工作月述职,从“好人家庭墙”到“长桌说事处”,再到“党群连心大喇叭”,鲁庄用心琢磨、不断探索。在别的地方用代价比较高昂的网络、微博甚至电视台宣传的时候,鲁庄用传统的方式,以极低的成本独创“党群连心大喇叭”。一系列治理方法,具有鲜明的原创性,非常符合本地实际。
(三)可操作性。鲁庄的系列治理经验,始终从群众利益出发,聚焦做好“人”的工作,把村干部、党员、群众、信访人、贫困户等不同群众都“管”了起来。每项举措的制定前,都主动征求不同群体、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的群众意见建议,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拟定实施办法,让广大村民一听就懂,一看就会,参与方式简单,操作办法容易,治理效果明显。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鲁庄镇通过持续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巩固党在基层执政基础,发挥党建引领和党员带头作用,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不断完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进一步激发了基层动力、激活社会活力、提升治理合力,实现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2/1107/148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