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案例展示 昆明市:完善“吹哨报到”机制 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昆明市:完善“吹哨报到”机制 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一、背景与起因

为切实解决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党员在居住地社区发挥作用,让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不断得到加强,昆明市委组织部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健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和参谋作用,通过“党建引领、吹哨报到”改革,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权力下放,积极构建“上下联动、多方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一举扭转了“基层只能发现问题而不能解决问题”的窘境。

二、做法与经过

在全市范围全面推行“党建引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建立市、县(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吹哨报到”综合指挥系统。

(一)明责赋权优化职能,增强“吹哨”能力。调整优化街道内设机构,切实改变“向上对应”的传统做法,赋予街道党工委对县(市、区)属职能部门派驻街道机构负责人的人事考核权等5项权利,确保了权随事转、人随事转、费随事转,切实把街道党工委建设成为联结辖区各领域党组织的坚强轴心。同时,通过严格执行社区减负、推行“全科化社工”、健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开展城市基层党建“示范社区”创建,有效推动了社区减负增效。

(二)加强体系平台建设,推动部门“报到”。依托昆明市城市网格化管理体系,建立市、县(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吹哨报到”综合指挥系统,作为全市“党建引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统一综合协调、指挥调度的枢纽,加快实现资源、信息、数据等的深度融合,对“吹哨报到”事项进行全流程调度、监督、受理、处置、反馈;推进街道层面行政执法改革,更加突出条块结合,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服务基层,构建街道统筹、基层行政执法部门共同参与的综合执法格局,统一调度各成员单位行政执法力量,开展综合执法活动;依托街道城市管理综合服务中心,建立街道统筹、行政执法部门共同组成的街道综合治理实体化平台,推广“1+3+N”的工作模式,“1”即以街道综合执法队为主体,“3”即以街道城管中队、市场监督管理所、派驻街道警力三支专职常驻队伍为主要力量,“N”即从应急管理、环保、水务、人社、卫生、文化、住建等部门抽调人员,采取片区派驻、挂牌进驻等方式下沉街道。

(三)完善工作流程机制,提高“吹哨报到”实效。深化问题收集机制,强化社区党组织联系群众、发现问题能力,全面推行“全科化社工”,在社区为民服务站设置2至3个综合窗口,开展“一窗式受理”,发现治理难题,感受百姓痛点;拓宽问题来源,将“社区、街道、县区无法自行处置的、群众来电来访举报问题”等设定为“吹哨报到”的哨源;规范“哨音”产生机制。推进分级分类办理,依据市、县(市、区)、街道和社区工作职责,制定“吹哨”工作情形和具体标准,形成“吹哨”事项清单,推广将“吹哨”事项整体划分为“应急哨”“重点哨”“常规哨”“协调哨”等类别;市、县(市、区)、街道和社区四级综合指挥系统对下级党组织“吹哨”后本级职能部门“报到”就能办理的事项,督促本级相关职能部门快速响应、即时办;对需要协调上级职能部门的问题,经本级党组织议事决定后,及时报上级党组织研究处置,并按照“问题收集、县(市、区)街道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结果反馈、核实结项、综合评价”等阶段构建管理闭环。

三、成效与反响

截至,2020年8月底,全市“县区吹哨、市级部门报到”17次,“街道吹哨、县区部门报到”4907 次,一大批长期困扰基层的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一)基层组织服务能力有效提升。通过“党建引领、吹哨报到”改革,建立健全服务群众快速响应、基层难题有效处置机制,从而有效提升了基层组织对群众的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和服务实效。

(二)促进了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落实。通过“党建引领、吹哨报到”改革,引导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围绕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建功立业,在治理老旧居民小区无人管理、交通拥堵、大气污染、防范重大风险等重点任务中献计出力,推动城市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三)推动了党员干部转变作风。通过“党建引领、吹哨报到”改革,实施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双报告”机制,推动在职党员在居住地社区发挥作用,引领党员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树立起了到一线解决问题、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党组织的威信在联系服务群众中得到加强。

四、经验与启示

(一)党建引领是加强基层治理的政治保证。“党建引领、县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针对的多为难以解决的历史遗留或老大难问题,在昆明的实践过程中,首先是加强党建引领,促进各级各部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面对困难问题时敢于“吹哨”出招。通过强化“吹哨报到”涉及的各街道、各职能部门的理论武装学习,树牢树立为民服务宗旨,并把作风建设与“吹哨报到”有机融合起来,强化街道干部敢想敢干精神,只要是有利于发展的事、有利于群众的事,就要坚定信心、狠抓落实、一抓到底。

(二)强化考核是加强基层治理的重要手段。要不断完善“党建引领、县区吹哨、部门报到” 考核机制,探索建立考核结果倒查追责机制。同时,完善基层考核评价体系,增加社区居民的考评权重,保障居民对“吹哨报到”工作的建议权、参与权、监督权,以群众满意度为标杆,确保工作围绕群众来抓、事围绕群众来做。

(三)多方联动是加强基层治理的发展方向。着眼打造各部门、各行业、各组织共同参与的“大治理”格局,探索建立沟通协调机制,促进各街道辖区内公共户单位、企业、高校等资源充分整合、有效利用,建立做实街道党建联席会议制度,以辖区内涉及居民和单位切身利益、共同关注的事项为议题,搭建便捷的议事平台,让各方力量“报到”在街道、社区议事平台,共同“说事、议事、办事”。

(四)要素保障是加强基层治理的根本要求。“吹哨报到”工作重点在于重心下移,从机构改革到下沉执法力量,形成更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在昆明的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保障机制,及时借鉴区外先进做法经验,大胆尝试新的机制和措施,促进基层社会治理更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以“吹哨报到”带动提升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同时,建立培训制度,巩固提升内生动力,以整体水平的提升促进“吹哨报到”常态长效。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2/1107/146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