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治理要闻 王锁平:笔底明珠于心境 光芒绽放于淡泊
王锁平:笔底明珠于心境 光芒绽放于淡泊
乍一看王锁平的山水有点像傅抱石,尤其气势更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多了一份扎实的造型、多了一份微妙的色彩,还多了一份变幻的光影。
在此例比傅抱石绝非不敬,更不是说王锁平超越了傅抱石,而是,通过例比,笔者试图给观众提供一份思辨意识,而非盲目崇拜名家,名家不是神。
几十年以来,名家对盲从者而言,皆顶礼膜拜。从形式方面,盲从者皆认为名家一切技法都是“规范”,每一幅作品也都是经典、都不可超越;从文字方面,盲从者皆以“逸笔草草”掩饰理论上难以言状的描述,并把名家的只言片语当作“上智”,把名家的三笔两笔视若“神明”。可是,名家也有无法到达的领域,比如对造型、色彩、光影、透视等技法的缺失,尤其老一代画家大多临摹出身,基本功并非源于对光影、透视、造型、色彩等新时代艺术技法的严格训练,而年轻一代画家则无一不是看着、听着、实践着新时代技法成长起来的。如果年轻一代画家又与老一代画家一样,也注重临摹,也锤炼笔墨,那么,年轻一代画家一定比老一代画家的技法更为全面,画面的表现程度也更为深入。
王锁平就是一位有着深厚笔墨功夫,又从新时代艺术表现技法中摸爬滚打出来的年轻画家。
王锁平的笔墨着实让人惊叹,如果仅看笔墨,笔者还以为他是一位老画家,很难想象那笔墨乃出自一位70后画家之手。
王锁平的书法写得好。也许是多年写书法的缘故,王锁平对笔性、笔意有着娴熟的把控,对笔、对墨的运用也有着通灵之处,再加上对造型、色彩、光影等技法的常年实践,他可以把笔墨与造型、色彩、光影完美结合在一起。
王锁平用笔很活。骨线交融着散锋,皴擦伴随着笔意,他用笔简洁,却意态丰富,书写性很强,却又不失妙趣,山石、树木,或线、或皴、或点染、或勾勒,笔尖随着提按的力量而转换,笔意随着胸次的变化而变化,峦叠嶂的高远、深邃幽静的空间、巨岩深壑的山势,还有那山涧流泉、烟云变幻,皆在千变万化的笔法之中,自由交替,随意生发。
王锁平用墨也很自如。浓、淡、干、湿,简洁处,妙趣横生,浑厚处,苍茫雄浑。皴、擦、点、染,细腻的、流动的、变幻的,干裂秋风,润含春泽。墨、色、水,互交互融,能清、能浓、能淡,墨分五彩,亦色墨浑成。画面从白到黑、从虚到实、从厚重到空灵,有墨的意蕴,有色的渲染,水交融着墨,墨辉映着色,层层晕染,布墨神逸,看似随意挥洒,却丘壑迥然,看似轻描淡写,却云烟显晦。
显然,笔墨与扎实的造型、微妙的色彩、变幻的光影融成精妙,王锁平的山水也远观有势,近看有质,耐观、耐品。
在技法方面,王锁平不套用程式,也不千篇一律。深厚的笔墨功夫加持着光影、透视、色彩、造型等手法,他摸索出一套独特的表现技巧。王锁平常常以接近工笔的手法表现山石的质感、树木的华滋、流动的水气、连绵的山脉,从而使一切具象的形、神、质,跃然楮素,呼之欲出,显然,傅抱石做不到,李可染法不能及,黄宾虹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变幻的光影、扎实的造型、微妙的色彩也都在动与静、藏与露、虚与实之间,互生互补,各臻其妙,一切都看似不经意,却将工笔的精致与写意的酣畅融成了精妙,山川、草木、云烟、流泉与笔墨、色彩相互交融,画面呈现出“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味”的视觉效果,极具感染力,体现出高超的表现技巧,也彰显着融会贯通的能力。
也正基于深厚的笔墨功夫与光影、透视、色彩、造型融为一体的表现力,王锁平才可以通过接近工笔的手法刻画出微妙逼真的具象,也才可以通过挥洒自如的笔墨表现出“荒荒油云”的意象,当具象与意象神遇而迹化,具象得乎寰中,意象则超于象外,画面呈现出或烟江远壑、或山峦重叠、或清幽绝胜、或静穆深邃的山水境界。那深岩巨壑,叠嶂而露华,那飞瀑流泉,云蒸而霞蔚,仿佛拢了天地之精华,聚了日月之灵气。面对画面,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又富有诗意,极富诗意,又很真实,目之所及,心神澄澈,物我两忘,犹如置身其间,在妙境之中养心,在意境之中神游。
《盘江大桥》《黄山风云》《黟山意境》《金佛夕照》《山城烟雨》《蜀道难》等作品,每一幅作品都给人一种“远望不离坐外,近视又有千里之远”的视觉体验。王锁平的山水,不管是鸿篇巨制,还是品堂整纸,也不管是远观,还是细品,那乍合乍离的意境、那或聚或散的空间,无不给观众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种冲击力源于对意境的渲染,而生发于对心境的呈现,其中有荆浩《匡庐图》的气势、米友仁《潇湘奇观》的境界;有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开阔、渐江《黄海松石》的清奇;还可以看到李可染的光影、傅抱石的苍茫。有古法,却没落入传统某家窠臼,带着传统的规范,又以现代人的审美观察自然、感受世界,从中提炼出画中的意境,又在意境之中洋溢着神韵,凸显着“师古、师心、师造化”的个人特点,又以“澄怀昧象、卧以游之”的心境升华了境界,既搜妙创真,又与山争神,把江山入画,却比江山还美。
或许受刘海粟、亚明、傅抱石的影响很大,或许常年滋养在“金陵画派”以笔墨写意境的艺术之中,亦或许受重庆山城雾都风貌的沁润,王锁平擅于构筑峰峦叠嶂的高原空间,以及若隐若现的近处山势,他还喜欢借助皴擦的过渡关系,借助色彩、色墨的交融去表现流泉飞瀑和烟云吞吐的意境,并借助色与色、色与墨、水与墨的调和渲染出物态欣豫、神妙如动的超然之境,那意境,云烟变幻、松柏滴翠、绝涧岚清、幽谷空旷、峰峦竞秀、回峰断崖,处处体现出势壮雄强、崇高静穆的大美。此大美若以李白《蜀道难》的诗意,品其味,则言而不能尽,若以杜甫《望岳》的诗意,品其韵,却也不能道其真,笔墨渗透着情感,那是意境之妙、情感之美。
当然,基于深厚的书法基础,王锁平也善于画接天莲叶的荷花、虬枝劲挺的老松、姿貌舒展的飞鸟,一切花卉、飞鸟无不立于笔墨与造型、色彩、光影互为一体的娴熟表达,而生发于或淡而神旺、或简而意足、或萧疏清逸、或酣畅淋漓的艺术呈现。从中似若看到“以书入画”的意味,想必,这是几十年对书法艺术实践的笔端升华,无需刻意为之,却在点点滴滴的笔画里尽显其能,尽管,他无意于“书法用笔”,却处处给人一种“书画同源”的用笔方式。在王锁平的作品里,点染、皴擦、勾勒、挥洒,无不以变化多端的笔法表现绘画的意趣,画面妙趣天成,又韵味横生,而笔意、墨韵则或点、或线、或面,每一处笔意都蕴含丰富,每一处墨韵也都质感十足。
也正是对“书画同源”有着无师自通的妙用,王锁平的书法总是呈现出画意,尤其是他的行书,字里充盈着潇洒之功,字外洋溢着隽永之气。刚柔、动静、方圆、欹正,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入笔、行笔、收笔,起伏于锋杪,殊衄于毫芒,有印印泥、有屋漏痕、有锥画沙、有折钗股……。线条交融着点画似长风出谷、如霓虹饮涧,对立而和谐,潇洒显真功,有共性,又有个性。快慢、收放、开合、疏密,看似无法,实则有法,看似有法,又不知何法,笔不笔,法不法,成竹在胸,自有我在,却时时出人意料、处处风神激荡。书法如画,画里有意,绘画者虽无意,鉴画者却生情,好书法、好画意,又岂是好字、好画,可以说得明白,唯有品读,方解其味。
书法、山水、花鸟都是王锁平几十年用功、用情所在,可是,由于他不是一位善于宣传炒作的画家,也不是一位善于造势的画家,他显得生不逢时。如今,王锁平还没有光辉的头衔,也没有显赫的画坛地位,也许正因如此,他才可以全身心地画画、写字、画心、写情,他把全部精力皆用于此,却在不经意之间,偶尔亮相,便很快引起共鸣,深入人心,收藏家也因其能、其艺,窃目私欲,暗流涌动。遗憾的是,王锁平没能生活在傅抱石的年代,否则,以其能、其艺必将难以估量,王锁平走进大众的视野,也晚了一些,倘若早出道十年,也必成为名家,可是,不要忘记,美是互通的,并不会因近些年书画市场低迷,而埋没人才,但凡市场有所缓解,王锁平必鲲鹏展翅,扶摇而上。
(文/桑干)
责任编辑:CmsTop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4/0921/1254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