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治理要闻 勇当“碳”路者

勇当“碳”路者

记者 周洋 王维龙 蓝晨

有人说它是“一本账”,算清了我们能为保护这颗星球贡献几多;有人说它是“一根杠杆”,撬动了生产生活方方面面的绿色转型发展;也有人说它是“一块试金石”,磨砺出了一批批改革者的实干与担当。

在衢州,“碳账户”被越来越多人所津津乐道。

回望那一年,改革开放的脚步已迈入“不惑之年”,衢州正紧锣密鼓地探寻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建设。率全省全国之先探索的碳账户体系改革,成为了一把“金钥匙”。

目前,衢州已建立工业、农业、能源、建筑、交通、居民生活和林业碳汇7大领域的碳账户215.2万个,形成政府治碳、企业减碳、个人低碳的全方位、多层次应用体系。

从无到有:

“写上去,

我们就没有退路了……”

那也是一个酷热的夏天,银行里排着长长的队伍。一边是办理业务的老人们抱怨等候时间长,一边是银行柜员们忙到连去洗手间都没有工夫。

“这多不好呀,像转账这样的业务明明可以手机上办,可大家还是习惯来银行,既浪费纸张油墨,又增加交通负担,效率低还不环保。”当时身为中国人民银行衢州市中心支行支付结算科科长的童春英看在眼里,也急在心里。

一次业务交流学习中,童春英遇到了一位来自兴业银行的客人。谈到之前关切的问题时,两人的思想火花开始碰撞。“我们能不能帮助客户把通过线上办理业务,减少排放的碳算出来?比如省下一张纸,少开一次车,减排了多少碳?”聊着聊着,银行个人碳账户的概念雏形就出来了。“减碳就是减缓温室效应,往大了说关乎我们人类存亡。交流结束后我就跟行领导汇报了。”让童春英没想到的是,这次汇报就像蝴蝶扇了扇翅膀,会带来一场新的风暴。

当年,衢州与湖州同时获批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相较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的湖州,衢州要“改”出自己的特色并非易事。听完童春英关于碳账户构想的汇报后,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衢州市中心支行行长的周丽深表认同,当即希望把“银行个人碳账户”写进衢州绿色金融改革的建设行动方案中,这让大家也始料未及,“当时所有人心里都是没底的。因为改革方案是以五年为周期,如果没写上去,这五年我们自己试着干,还有试错的机会。”童春英感叹,“但写上去,我们就没有退路了……”

“真能干出来吗?”同事们提出了各自的顾虑。

片刻沉静后,周丽给了大家一个坚定的眼神,“能!我相信大家一定能!”

很快,“个人碳账户”就写进了方案里。那一天,也被同事们形容是“破釜沉舟”的日子。正当此时,方案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这让大家为之一振。

次年初,在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衢州市中心支行副行长吴金龙的带领下,童春英与团队正式启动了碳账户的课题研究。当查遍资料,童春英才发现自己进入了科研的空白地带,“关于碳的统计,没有模板,没有样本,甚至连参考的依据都没有。”她有些无奈,因为连个“巨人的肩膀”都看不到。下转第七版

评论

衢州探出了一条怎样的路?

从零起步,持续探索,从“衢州样板”到“全国标准”,“碳”路者是改革历程中衢州探路者们的一个缩影,他们探出了一条怎样的路呢?

探出了一条改革创新之路。每一次推进改革,衢州面临的都是崭新的问题。敢想、敢做、敢拼,探路者们一次次涉足空白领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用科学与专业的态度创新方法研究,用创新精神破题,当先锋、走前列,为全省、全国探路。衢州的一系列生动实践,也印证了“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

探出了一条改革担当之路。“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我们看到,所有的改革探路并非一帆风顺,面对最初的不理解、不看好,衢州的探路者们以更高站位坚定改革方向,保持战略定力,以干事者的热情一次次推进着的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将改革落到实处,当好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在发展破题上体现了改革的勇气,在顶层设计上彰显了改革的智慧,在方向把握上昭示出改革的趋势。

探出了一条改革为民之路。“坚持人民至上,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从“最多跑一次”到“跨省通办”“企呼我应”……回望每项改革之初,衢州改革破题处正是百姓在生活生产中遇到的实实在在问题,“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群众的切身需求正是支撑改革一路走下来的动力,以人民为导向,改革带来的是看得见的变化、触得到的幸福。

我们欣喜地看到,衢州的改革为全省乃至全国探出了一条条大道,树立了一座座标杆;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改革的味儿在变浓,成色也在变足。我们期待新征程上,衢州认真回答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考题,以改革工作的新成效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衢州新实践,继续创造新的奇迹。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4/0829/1136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