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杭州市拱墅区米市巷街道“一方按铃、多方响应”
杭州市拱墅区米市巷街道“一方按铃、多方响应”
近期,省民政厅会同浙江大学等高校专家对第三批省级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实验区进行了实地走访、座谈交流、资料查阅,提出中期评估意见。现将评估优秀单位的经验做法逐一刊发,供各地学习借鉴。
杭州市拱墅区米市巷街道实验设计围绕“群众按铃,街社响应”展开,以“米市协商铃”增添基层治理新动力。实验设计了从群众协商申请到结果评价的系统化工作机制,通过数字平台预设街社、部门、居民及社会资源等多个响应层面,群众成为协商事项“第一吹哨人”。
一、创设“一键触发”治理平台夯实现代化治理手段
一是创设“米市协商铃”。协商事项申请人登录手机端“米市协商铃”小程序,或在社区服务大厅的iPad智能设备上一键点击“米市协商铃”即可发起源头协商申请,并以此为起点,通过预设的线上信息系统和线下制度规程,触发从受理、协商、反馈、评价等一整套系统化的操作流程。“米市协商铃”在政社互动和多极响应下,奠定了“一键触发、多方响应,接诉即办、快捷高效”的技术基础。
二是建立后台大数据。街道建立数据库存,存放于阿里云,整合到“城市大脑”,不仅让街道直接对社区接受协商事件、协商进程、协商结果进行全程跟踪监管。街道同时对协商事件进行分类整理,以此制定完善基层民主协商铃操作流程和工作规程,对成功协商项目形成案例,为后续类似事项的处理提供参考。
三是推行区块链管理。为了提升居民信任感、增强社区与居民的黏合度,“米市协商铃”采用“准区块链”管理方式,实行分布式的共享账本和数据库,通过事件记录、处置、答复数字化和公开化,保证协调铃“真实、公开、不被篡改”,提升相关协商主体互信。
二、赋权“协商铃”应用主体广纳多方协商需求
一是保障居民提请协商。“米市协商铃”重点保障小区居民、支部书记、楼道长、业委会主任等居民群众和社会组织针对日常遇到的困难、求助、矛盾、诉求等事项提请协商。经过协商解决,有效缓解了基层矛盾的多元化、复杂性、粘连性、持续性,有效阻止了基层矛盾的交叉感染、蔓延升级以及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二是鼓励社区提请协商。社区既可代表居民“按响”协商铃,也可以受托于街道“按响”协商铃,还可以因自身赋权不足而负担不轻“按响”协商铃。按铃者既可是一线社工、网格长、协管员等,也可以是社区领导人,只要认为需要多方协商解决的事项都可以按铃。
三是代表街道提请协商。当街道党工委,尤其是街道下属执法中队、市场监管所、派出所、拆迁办等部门遇到需要协商解决的事项时,也可提请协商。
三、丰富“协商铃”服务内涵提供高质量服务供给
一是建立多元化协商机制。坚持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民主协商中的引领、指导作用,协同多部门、驻社区单位共同协商,增强公共服务、社区服务的可及性。
二是引入专业化协商力量。通过政府购买机制,积极引导专业化力量参与基层协商,共同推进社区自治水平提高。
三是嵌入社会化协商功能。整合法务、调解、仲裁、建筑、市政等各类社会资源参与民主协商,提供专家意见建议。
四、完善“协商铃”治理规程提升基层治理成效
一是推进标准化服务。不断完善“米市协商铃”工作规程,围绕受理协商事项、发起协商约请、对接协商事项、发起协商通知、召开协商会议和评价协商结果等环节,明确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要求。
二是构造新治理模式。通过“米市协商铃”数字平台,辖区居民、企事业单位、社区、街道只要符合协商要求,就会得到社区、街道以及由街道协调下的社会各方的互动协商,从而形成“政社互动、邻里互动、社会互动”网络化扁平式治理新路径。
三是聚集治理新人气。“米市协商铃”数字平台的开通,打破了传统基层治理的距离阻隔,重塑了治理空间,优化了治理流程,激发了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
四是提升治理新成效。通过“米市协商铃”数字界面联动社会各方,优化治理结构,增进邻里了解、邻里互助、邻里交流,更好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2/1028/112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