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治理要闻 要闻|认识社会治理的几个原理
要闻|认识社会治理的几个原理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上论断勾勒出了中国社会治理的基本原则、基本框架和基本体系。
1. 1979年9月十一届四中全会,首次使用“治理”一词,1987年,“治理”第一次引入了党代会报告。
2. 中国社会治理最为重要的经验就是依靠区域化党建重新串联起不断涌现的各种社会主体,重新覆盖和填补新生的社会空间。区域化党建体现出了横向党建和网络化党建的特点,即在横向扩展的社会空间中重新缔造引领社会治理的核心,重新塑造在横向上联结不同主体和组织的整合者和联结者。
3. 家国关联缔造了中国社会治理的原点与基础。在当代中国,家与国的关系尽管不是古代的机械同构,但也不是绝对的相互隔离。家国关联追求的是将小我与大我联结在一起的整体主义的制度安排,讲究的是个人—组织—国家这一链条对多种要素和多重领域的串联与整合。在家国关联下生长出来的调解制度成为中国社会特征中独特的一种治理手段。
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必须要落实到城乡社区。社会治理的原点就在社区,社区治理的质量是社会治理质量最为直观的测试。社区作为一种非科层化的生活空间,它对现代社会所缔造的大多数强制性的管理机制有天然的排斥。因此,社区治理的体系、结构、机制和过程必须服从于社区非科层化、扁平化这一基本属性。现代国家治理的秘诀可能就在于:把居民力所能及的事情交给居民共同体,把居民力所不及的事情交给他们的代表。这是现代国家基层民主与代议民主相互耦合的一种治理结构。显然,生活政治逻辑塑造的参与性、平等性协商共治就是社区治理的基本形态。塑造这样的治理形态有时候比营造巨大宏伟的政治场景更为艰难,因为它是对所有普通人的人性、公德、能力等各种民主禀赋的直接检验。只有走出社区政治冷漠过度、共识短缺、协商贫困的治理困境,才能从根本上为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营造成熟稳健的心理基石、人格基石和人文基石。
5. 良性互动主要体现为国家—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政府-社区之间的良性互动。也就是说,良性互动的核心是“上下”之间的良性互动。中国的社会治理和社区治理既不是国家中心主义的,也不是社会中心主义的,而是互动主义的:即通过政府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来推动国家与社会的双重发展。
6. 网格化管理是我国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中国社会治理从“点”到“块”再到“网”的转变,对安全环境塑造、良好投资环境塑造、社会秩序巩固、治理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社会治理升级并走向现代化的决定性一步。
7.社会治理应该强化一种关联化思维方式。关联物权的关联密度是影响社区物业治理绩效更为根本的因素。这种关联物权使得基层社区治理中,决策的产生需要所有人的参与和表决,需要人与人之间通过妥协达成共识,促进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
8. 中国社会治理的基本路径是自治、德治、法治三者相互融合。“三治融合”可以实现社会治理的良性运行,三治割裂则导致社会治理的运行陷入困境。
9. 中国治理哲学信奉的家国一体、家国情怀为关联主义治理范式提供了坚实的精神基础:社区不是西方意义上的扩大的个体,而是扩大了的家庭。在中国基层治理体系之中,社区中的国家与国家中的社区是相互形构的。在基层治理体系中,政党是维系中国社会治理和社区治理的最为重要的行动者。中国社会治理的成败就取决于政党这一组织能量的发挥程度,所以联动式治理的灵魂在于政党。政党所具有的政治优势、价值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能力优势是联动式治理得以展开和推行的终极前提;中国城市基层治理推行的区域化党建、社区党建、基层党建、街区党建、网格党建、楼宇党建、楼组党建、网络党建等多种探索与实践,均依赖于党的优势地位;组织化权力、组织化资本、组织化能量、组织化网络等重要概念就成为解读中国城市治理的知识资源。新时代中国城市基层治理的成功就是得益于此。这是政党基层组织作为最重要的行动者的根由所在。
10. 中国社区讲求情感的积累与人际的联结。所以,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着“情一理一法”逐级递进的治理策略。情感治理就成为维系社区共同体的重要策略,是以情绪安抚和心灵慰藉为目标的制度化的或非制度化的情感回应,属于社区治理中的“软治理”,更多的是“采取说服、教育、讲道理、沟通交流感情等较为温和的方式”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治理的过程。治理的方式由制度化的手段转变为改变制度背后人的思想、情感、意志等,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作用。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是新时代引领中国社会治理和社区治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目标。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七大战略施策之一,突出强调了社会治理的基本格局在于共建共治共享。共建强调合力合资,共治强调合智合作,共享强调共益共赢,重心在于一个“共”字,凸显了社会治理的整个过程及其系统具有共生共在的一体性和不可分割性,荣辱与共,兴衰一体,使得围绕社会治理,最终必然达成多元主体之间深度协商、合作与融合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是社会主义本质及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在新时代的重要体现。它意味着新时代下的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从过去过于强调经济增长转向了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在治理过程中,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坚持多元共治的理念,将社会治理的参与主体从政府主导转向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社会多元主体共同治理,治理方式从自上而下的管理转向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良性互动相结合,治理目标从维护社会发展和稳定转向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一盘棋”的整体布局。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2/1027/1046.shtml